國際聚焦
機器狗1小時學會走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tǒng)研究所(MPI-IS)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四足機器狗“莫蒂”,它僅僅用了1小時就學會了走路。莫蒂充分利用了復雜的腿部力學,通過貝葉斯優(yōu)化算法指導學習,在大約1小時內,比真實動物更快地優(yōu)化了其運動模式。
科“星”閃耀
“自增強”疫苗可一次注射多次釋放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正在研制一種單針自增強疫苗。這種疫苗被注射進人體內后,能多次釋放,無需再接種加強針,有望用于對抗從麻疹到新冠肺炎等多種疾病。
技術刷新
溶于淚液的硅納米針隱形眼鏡面世
美國普渡大學、密歇根大學與韓國漢陽大學、弘益大學和國立金烏工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fā)出一種內嵌納米針的隱形眼鏡,其可溶于淚液,未來或有望用于治療人類眼部疾病。
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全長結構首次測定
開普敦大學(UCT)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首次測定了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全長結構。ACE是一種調節(jié)血壓的蛋白質,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這項對ACE的結構和動力學的新研究為改進抗高血壓和治療心臟病的藥物設計鋪平了道路。
前沿探索
新型物質相可使信息存儲時間更長
美國物理學家受斐波納契數(shù)列的啟發(fā),將這種序列的激光脈沖照射到量子計算機內的原子上,創(chuàng)造出一種前所未見的時間物質相。盡管只有一種單一的時間流,但該時段具有兩個時間維度的好處,存儲在該時段的信息比目前在量子計算機中使用的其他設置更能防止出錯。因此,這些信息可在不被篡改的情況下存在很長時間,這是量子計算可行性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新量子計算機解鎖更多計算能力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系托馬斯·蒙茲團隊成功開發(fā)了一種量子計算機,可使用鈣原子中多達7種狀態(tài)來充分利用這些原子的潛力,即使用所謂的“量子數(shù)字”執(zhí)行任意計算,從而以更少的量子粒子釋放更多的計算能力。
“最”案現(xiàn)場
韋布望遠鏡或發(fā)現(xiàn)宇宙最古老星系
美國和丹麥研究人員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可能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星系GLASS-z13?,F(xiàn)有數(shù)據(jù)表明,該星系距離地球約135億光年,誕生于宇宙大爆炸后3億年。不過這一結果仍需進一步觀測予以證實。
奇觀軼聞
“打假團”揪出個“真”黑洞
一個以揭穿黑洞假發(fā)現(xiàn)而聞名的國際專家團隊,在與銀河系相鄰的大麥哲倫星云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休眠的恒星質量黑洞。這一黑洞的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9倍,圍繞著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25倍的熾熱藍色恒星運行。這是綽號“黑洞打假團”的專家們第一次報告一個黑洞的發(fā)現(xiàn),而不是否定一個。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