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資料圖】
???美國《科學》雜志網(wǎng)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經過5年規(guī)劃和辯論,中國終于啟動了雄心勃勃的神經科學項目——中國大腦計劃(CBP),這一投資總額為50億人民幣的計劃將與歐洲和美國的大型神經科學項目攜手,促進人類腦科學及生物醫(yī)藥領域的進步。
側重三大領域
《科學》雜志指出,中國大腦計劃未來很可能會與美國的“腦計劃”和歐盟的“人腦項目”的規(guī)模相當。其中美國“腦計劃”在2021年獲得了24億美元的資助;而歐盟“人腦項目”截至2023年的10年預算為5.85億美元。
《科學》雜志表示,中國CBP項目的具體細節(jié)仍是未知數(shù),但與中國同事合作的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羅伯特·德西蒙表示,中國的研究人員“似乎正在增強自己的優(yōu)勢,這一點非常好”。
CBP將側重于三大領域:理清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為大腦疾病提供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類腦計算。
美國杜克大學中國科學政策專家丹尼斯·西蒙表示,2016年神經科學首次被確定為中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但“關于如何選擇項目、如何確定項目的優(yōu)先次序以及如何分配資金,人們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和討論。”辯論持續(xù)到2021年,腦科學再次被指定為中國新五年計劃的優(yōu)先研發(fā)領域。
促進成像研究
德西蒙指出,CBP專注于靈長類動物的治療與基礎研究工作,是對歐盟和美國大腦研究項目的補充。2013年宣布的美國“腦計劃”更側重于工具和技術;而同樣于2013年啟動的歐洲“人腦項目”旨在研發(fā)出一臺能模擬人腦的計算機模型,不過這被批評為“不切實際”。
中國CBP計劃能夠擴大的一個優(yōu)勢領域是成像。中國海南大學的一個團隊改進并自動化了一項名為“熒光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掃描”的技術,對來自小鼠大腦的微米厚的帶狀組織進行成像。計算機將數(shù)據(jù)重建為神經元及其連接的三維視圖。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曾紅葵說,這項技術“為理解和識別小鼠大腦內的各種細胞類型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集”。
海南大學團隊計劃對200倍大的獼猴大腦開展同樣的實驗,旨在制造一種類似于電路圖的“中尺度連接譜”。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約翰·恩蓋表示,這項工作將補充美國的“腦計劃”下的大腦映射項目。
中國已經是猴子疾病模型開發(fā)領域的領導者。針對動物權利問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神經科學家戴輯說,中國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取代、減少和改進動物實驗”,現(xiàn)在中國處理動物的政策已越來越嚴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