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操秀英
近日,一條“全村人改姓‘鴨’”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據報道,在云南麗江,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nià”?!皀ià”字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橫的“鳥”,下半部分是“甲”。由于信息系統(tǒng)中無法輸入和顯示,給村民帶來了種種不便,只能改姓“鴨”。
這樣的無奈和窘境正在逐漸發(fā)生改變。
4月23日,騰訊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yè)標準化研究院、光明日報全媒體、北京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漢儀字庫、OPPO、陜西歷史博物館,共同宣布“漢字守護計劃”公益行動的全新升級。
這一行動正是為了進一步加快生僻字數字化進程。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有超過6000萬人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因缺少計算機系統(tǒng)里的通用編碼,其中多數無法在數字設備中順暢輸入與顯示,導致社保公積金無法開戶、正常繳交,醫(yī)院不能正常實名掛號、叫號等諸多問題。
“我國對通用規(guī)范漢字的信息化處理已基本普及,但很多人名、地名中的生僻字還無法在信息化系統(tǒng)中正常使用,影響相關群眾在銀行開戶、出行購票等需實名登記情況下獲得服務?!惫ば挪侩娮庸I(yè)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孫文龍表示。
正因此,工信部電子工業(yè)標準化研究院2022年牽頭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030《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所有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的產品與系統(tǒng)均須符合標準,這將有效解決生僻字引發(fā)的公共障礙。
去年11月,騰訊搜狗輸入法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yè)標準化研究院、漢儀字庫,共同發(fā)起“漢字守護計劃”。該計劃針對姓名、地名、古籍等存在的生僻字,從征集、考證、賦碼,到擴容國標、字形設計、推廣應用等環(huán)節(jié),助力生僻字數字化進程。
目前,搜狗輸入法已推出“生僻字鍵盤”及一站式行業(yè)解決方案。該方案支持包含新國標字庫在內的9萬多個漢字,并通過拆解字形,提供手寫、筆畫、拼音及“部首拼音+筆畫”等多種方式,解決生僻字難認難寫造成的輸入難題;方案提供覆蓋PC、平板、車機等多終端,以及Windows、iOS、Linux等多種操作系統(tǒng)的輸入法版本。
目前,該方案支持金融、醫(yī)療、交通、公共設施、社會保障、倉儲郵政等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使用場景。以金融行業(yè)為例,騰訊搜狗輸入法聯合北京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推出了定制化解決方案“金標輸入法”,現已陸續(xù)在多家銀行落地。
全國首個“生僻字征集”微信小程序也已于4月20日“聯合國中文日”上線,面向用戶征集無法輸入的生僻字。這一小程序是由工信部電子工業(yè)標準化研究院指導和推薦的生僻字提交入口,用戶通過拍照上傳,即可提交。4月20日小程序上線后,首日訪問量突破63萬,用戶提交生僻字1404個。經專業(yè)審核,通過的生僻字將被賦碼并錄入國標字庫,最終實現在電腦、手機等設備及信息系統(tǒng)中無障礙地輸入與顯示。
“生僻字征集”小程序截圖
在“漢字守護計劃”公益行動的升級活動中,新成員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應用鏈路。據了解,OPPO將在其軟件操作系統(tǒng)ColorOS下一代版本中適配新國標,屆時用戶通過搜狗輸入法輸入生僻字,即可在OPPO手機上成功顯示。光明日報全媒體和陜西博物館則將在文化、文博領域加大推廣生僻字的文化及使用價值。
“中華文明是唯一有確切文字可考且沒有中斷的文明。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關鍵載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漢字守護計劃’不僅幫助少數群體解決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生僻字的難題,還將通過推動漢字的全面數字化,助力中華文化在數字時代傳承壯大,也希望更多社會力量能加入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共同擔起漢字守護的使命?!敝袊鐣茖W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原詞典編輯室主任譚景春表示。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關鍵詞: